食品伙伴网 | 食品有意思 
设为首页
2014年,食品行业有些冷
分类:大食话 文辑:大话食品 阅读(1248)  发布日期:2015-01-22  

    2014对于食品行业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虽然没有了瘦肉精、塑化剂、三聚氰胺这样的重磅炸弹,但经济形势的衰退,业绩增速的放缓还是让多数食品人感受到了不小的寒意。
 
    长久以来,食品行业的“三低”一直为业界所公认,即技术含量低、准入门槛低、产品附加值低,这也导致食品行业总体利润差强人意的局面。放到2014这种情况更为明显,就连食品业内利润较高的酿酒业也未能幸免,不少知名酒业纷纷降低身段,加入到打折促销的队伍中,如今只有贵州茅台还在坚守阵地,但能坚持多久实属未知。不过相比于2014年的乳企这些还不算什么,目前国际原奶供大于求,进口乳粉质优价廉严重冲击国内市场,国内中小乳企面临严峻考验,频频曝出的奶农倒奶杀牛事件更是让整个乳业蒙上了的一层阴影,同时也使我国乳企的未来更加叵测难料。
 
    写这些并不是为了比比谁惨,更不是幸灾乐祸。过去20多年中国食品工业的增速一直高于我国GDP的增幅,在经历了持续的高速发展后,与大多数产业一样,食品工业也开始遭遇瓶颈,尤其是近几年市场需求量的下滑以及同类竞争的加剧,更是让不少食品企业发展受挫。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当下全球经济低迷,市场遇冷,但从2014年末来看,还是有不少食品企业力图在产业转型升级与多元化发展上寻求突破。
 
    提到转型升级,不少企业负责人多会笑笑,转型升级不是一个简单的名词,它不在一朝一夕,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在没有国家政策扶持的情况下,不管是中小企业,还是已经趋于成熟的大企业,转型都很困难,面临的风险阻力不容小觑。但不转型势必招架不住日益残酷的市场,对于绝大多数食品企业而言,创新技术,引进先进生产设备与管理经验;变革营销模式,抱团开拓市场;细分经营层次,针对不同市场进行精准定位等举措都十分必要。毕竟市场总是在不断向前发展,不思求变,只会被淹没。
 
    多元化发展是目前很多国内食品企业都在做的,特别是一些大型食品企业,但一般多采用整体多元化经营战略,如跨行发展房地产、化工业等。不过快速进入捞一笔的时代已经过去,半路出家终究会因缺乏核心竞争力而被淘汰出局,甚至还可能增加不良资产。食品企业寻求多元化,要注重自身优势,在低端的基础上,发展深加工产品,低端并不代表不好,它是基础,有着市场刚需,更是食品企业生存的保障,往小里说它支撑着企业,往大里说它为社会提供了大部分就业岗位。依托于此,企业可以研发新产品,既可以从创新风味口感的休闲食品出发,也可以放位高端,着眼于健康食品、功能食品,继而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
 
    当然以上所述并非一个企业单打独斗所能完成,国内食品企业在经历了多年的同质化竞争后,更应懂得协同合作,特别是在非常时期,携手联合,优势互补,形成产业集群显得更为重要。中国食品行业从最初的缺技术、缺设备、缺资金,到现在的集团化、规模化,是由几代食品人历经坎坷、披荆斩棘一步步开拓出来的,在还没有做成国际知名品牌、立足国际市场之前,怎能止步于此。
 
    2014年国内食品行业确实有些冷,但这份寒意并非针对个体,大家都是如此。当前中国经济正步入“新常态”,危机与机遇并存,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决策者们更应审时度势,沉着应对。尽管多种因素造成了今天的局面,但这绝不是中国食品人经历过的最寒冷的冬天,此刻又让人想起老生常谈的那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本文为“食话实说”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使用请联系本网站编辑部。

所属文辑
作者其他文章

热门文辑

更多

推荐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