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 | 食品有意思 
设为首页
从金箔入酒到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
分类:专业范 文辑:安全第一 阅读(1849)  发布日期:2015-02-06  

    近日,金箔入酒的事件被各大媒体、网络和专家们炒的沸沸扬扬,作为食品行业内的一员,也有些不淡定,忍不住要吐槽两句了。

    从国家风险评估中心近期公开的说明来看,去年8月份就有酒企申请金箔入酒,网上刮起一阵传言,食品行业信息汇聚地——食品论坛有“考古”网友发考古帖子一篇:从“金箔为食品新资源”的传言看网络信息的权威性,今年1月20日以后,食品论坛又陆续有网友发帖“普及”金在食品中的应用,咨询金作为食品原料的法规和标准,谁了解可食用金箔? 

    果然,1月28日,卫计委在其网站发布关于征求拟批准金箔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意见的函,1月29日有网友转载到食品论坛发帖讨论,部分网友跟帖进行了讨论,参与网友基本不支持其成为添加剂,主要是质疑其工艺必要性和市场操作的目的性,这时候,媒体对此事尚未有报道。期间前前后后的网络传言与申请事实存在怎样的联系,或许纯属巧合,不得而知。

    2015年2月3日,新京报首先抛出这个话题,那时候行业协会和专家的“态度并不积极”,孙宝国院士表示“我国对食品添加剂采取许可管理,食品中使用金箔肯定是违规的”,营养和食品安全科普专家范志红表示“从营养学角度看,目前已确定人体必须的元素有20多种,但肯定不包括金”,马勇也“还没想明白,白酒中添加金箔能有什么作用”。然而随后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媒体一边倒的声讨,专家们一致对外式的解读、解释、答疑,让我等行业人员如看戏一般。

    本来卫计委的征求意见函,确实看不出什么,没有厂家申请的理由,没有安全性评估资料(至今也不得而知),实在让人无法提意见。通过专家们这几天的解释,确实让我生出一些疑问来。卫计委及其风险评估中心的专家及协会专家的意见大致是:食用无益但也无害,国际上有惯例,一瓶酒里加的金箔成本仅2元,只要无害,厂家想加就可以加,哪怕是满足部分人金光闪闪“有钱任性的赶脚”。

    1、“有钱任性的赶脚”成为工艺必要性,只要无害,想加就可以加,这些话个人感觉不是很合适,不科学,无依据,很随意。是否我可以将木头脱臭去毒做包子馅,可能还有利于减肥,将五颜六色的聚丙烯薄膜打成碎片,添加到饮料中,摇一摇应该有缤纷绚丽的“赶脚”。其实我真的希望作为政府机关,关键时刻能够保持沉默或(和)严肃的态度,征求意见就征求意见,大家说什么听着就行了,然后客观地做出最后的决定并公开说明理由,不但要打开天窗,还要打开大门,经得起推敲,耐得住琢磨。

    2、本来我以为金子添加到酒中,与我们普通老百姓关系不大,因为我们喝不起,谁愿意喝谁喝去,毕竟可以给有钱没地花的人“多一种选择”。

    当我听专家说成本只有2元的时候,我立刻不淡定了,我老家农村的,兄弟姐们都在农村,深知目前农村与时代“接轨”的进度,富豪们流行什么,农村马上出现山寨的什么,既然“一家申请,行业受益”,可能卫计委的专家不知道,但是食药局的基层监管人员一定了解,各种各样的白酒小作坊到处都是,我想2块钱成本的东东,加进去最多卖10块钱,对小作坊来说,是很划得来,而习惯跟风和虚荣的中华大众,我想大家都知道,如此这般,就请专家不要再说“不喜欢你可以不买”这样的话了,你代表的是国家,你影响的是国家决策。

    也许金箔入酒批准以后,会发生“全国皆是黄金酒,人人腹内有黄金”,甚至“金不足,铜来续”,那时候,在酒席饭桌上,盛情难却地“被”喝下“黄金酒”,甚至“黄铜酒”,实在不是什么奇怪的事,因为我儿子曾经收到一个用五角钱硬币打造的漂亮的戒指。

    虽然标准制定和监管是割裂开来的,也请卫计委的专家们考虑一下监管的问题。

    事情也许还没有完,既然国际惯例被引用,金加入到酒中可以被批准,那么巧克力呢?糕点呢?我甚至看到了金灿灿的馒头直直地向我砸来。

    对于风险评估我不是很懂,有一个词我一直一知半解,希望评估中心的专家们有时间在其网站解读下“暴露性评估”。

    由此我又想起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话题,大约一年前,就想对此写一点东西,发一点感慨,无奈为生计奔波,没有记者们敬业,也没有专家们悠闲,写了也未必有人看,所以一直没有付诸行动。

    对添加剂的安全性,记者们程序式的报道——“经常食用含***的食品,造成***,对人体的***产生危害,有致**作用”,甚至将违法添加物和添加剂混为一谈,令消费者谈添加剂色变,而专家们的口径又是如此的一致:抛开剂量谈危害,等于耍流氓,合规使用食品添加剂是没有问题的,安全的——真是至理名言!

    似乎在专家的眼里,国家规定的,标准有要求的,现实中都是符合要求的,其实我想说,抛开现实谈安全,等于在扯淡。因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大量的小企业根本不知道GB 2760为何物,只是听别人说加什么味道好,加什么能延长保质期,加什么护色好,就去买来加上,可不可以用,用量应该是多少,这个就很难说了。当然专家可以说,这是监管部门的事情,与我们没有关系,我们只是法规和标准的制定者。

    我觉得要制定接地气的法规和标准,还是要了解一下行业和市场情况,如果社会调查太麻烦,可以到食品伙伴网食品论坛这样的地方,去听一听行业的声音,看一看“‘我妈炒的辣椒酱邻居们都说好吃,我装在瓶子里在网上卖,加什么才能保证三个月不变质?’、‘我是做馅饼的,加什么东西可以将保质期延长到7天跟新做的一样’、‘我在家做**罐头给饭店送货,加什么防腐剂延长保质期’、‘我们是小公司,没有专业的人员……’之类的帖子。同时,各种征求意见和科普,也不要默默地挂在官网上‘没有收到任何意见’,不妨到食品论坛租用一个版块,让企业的技术人员、基层的监管人员,摘掉人情的面具或者戴上网络的面具,坦诚地提一下意见和建议,可能比你好我好大家好的面子话刺耳一些,但是对行业规范一定会有巨大的贡献。

    食品市场尚未规范,业内同仁继续努力!

本文为“食话实说”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使用请联系本网站编辑部。

所属文辑
作者其他文章

热门文辑

更多

推荐区